当前位置:ca88会员登录入口 > 教学天地 > 青蓝工程 |
课 题 | 3.3 摩擦力 | 课 型 | 新授课 | |||
作 者 | 吴二超 | 单 位 | ca88会员登录入口 | |||
教 学 目 标
| 常识 技能 | 1、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; 2、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; 3、知道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 | ||||
过程 方法 | 1、观察有关摩擦现象; 2、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; 3、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,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; 4、学会设计表格、分析实验现象、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。 | |||||
情感 态度 | 1、通过对摩擦的分析,激发用基础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,养成用所学常识联系生活、生产问题的习惯; 2、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,养成辩证看问题的好习惯。 | |||||
教学重点 |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“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”的全过程;了解生活中的摩擦现象。 | |||||
教学难点 |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、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、探究表格的设计和实验结论的归纳。 | |||||
教学用具 | 试验用具:小车,弹簧测力计,大砝码,纸,棉布等,长木板。 大米和杯子。 | |||||
教材分析 | 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常识的基础上设计的,在重力,弹力,平衡力之后,是力学中比较靠后的常识体系。本节课重在用实验探究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几个因素。 | |||||
学情分析 | 对摩擦现象,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,本课使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更深刻一些。摩擦力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力学常识之后,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。 | |||||
教 学 过 程 设 计 | ||||||
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 设计意图 | ||||
一、引入新课 1、演示实验:趣味实验 1)不用力推时,小车静止,水平方向受力分析。 2)用一定的力拉小车,小车未移动。 提问:小车处于什么状态?水平方向受哪些力作用? 3)滑动的小车在桌面上停下来 提问: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?改变的原因是什么? 4)滚动的小车在桌面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? | 学生观察回答 生: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,所以处于静止状态。 生:静止状态。在水平方向拉力和阻力作用。 生:由运动到静止,运动状态发生改变,是受到阻力的作用。 生:小车受到阻力(讨论、回答) | 通过提问问题,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分析,引出“摩擦力的存在”。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 | ||||
二:进行新课 (一)摩擦力的分类 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摩擦现象。 2,3,4中摩擦力分别是什么摩擦力? 板书:静摩擦力、滑动摩擦力、滚动摩擦力。 (二)摩擦力的产生 1、学生体验:摩擦力产生条件 学生实验: 手在桌面上滑动(滑动摩擦) 滑而不动(静摩擦)平放不动(无摩擦) 2、教师点拨: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,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时或相对运动趋势时,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,这种力叫做摩擦力。 (三)摩擦力的三要素 1、摩擦力的作用点——接触面上。 2、摩擦力的方向—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。 3、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: 演示: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,小车静止。 提问: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的作用?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? 静止时,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。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摩擦力的大小。 教师演示测量过程。 (四)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? 1 提出问题: 创设情境:推动地面上的箱子时,箱子越重,越费力,地面越粗糙,越费力,可见,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什么呢? 2 归纳学生的猜想: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、接触面所受压力(重力)、接触面的大小……有关 (教师说明,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) 3 设计实验: 提出问题1: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,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? 例如: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(重力)是否有关实验中,哪些量是变化的?哪些量是不变的?如何改变压力大小?
要求:各小组讨论设计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。(实验器材在桌面上) 要求:一个小组在前演示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。 4进行实验: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,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将班级分为组,分别探究压力,粗糙程度,接触面积 物理量压力大小/N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弹簧测力计示数/N摩擦力大小/N1 2 3
5得出结论: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。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,压力越大,摩擦力越大;在压力一定时,接触面越粗糙,摩擦力越大。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关。通过分析与压力的数据,还可以进一步得到滑动摩擦与压力成正比的关系 即f=μFN
(五)摩擦力的应用与防止 如汽车打滑了,怎么办? 自行车刹车是怎样增加摩擦力的? 三、课堂小结: (1)你学到了哪些常识? (2)大家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?(控制变量法) (3)在探究问题时,采用了何种思维程序? ②提出问题----猜想----设计实验----进行实验----分析论证---得出结论) |
学生体验:摩擦力产生的条件。
生: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。 生: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
学生思考、讨论、提出自己的猜想。
生:控制变量法
生:压力大小变化。接触面粗糙程度、接触面积不变
小组活动:设计步骤和表格、选择器材。 学生演示实验。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
学生进行实验。收集数据
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、讨论、分析、归纳、总结。 表述结论。
讨论生活中摩擦的作用和危害
|
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简单认识摩擦力的种类。
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,更多的同学参与实验,更深刻感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。
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。
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,在学生原有常识和将要学习的常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,使学生逐渐理解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和原理。
教师通过示范,演示操作规则。
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。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。 体会物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。 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,在教师的引导下,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,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 教师与部分实验小组的探究工作,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学以致用,紧密联系生活。尝试用物理常识说明生活,尝试用物理常识改变生活。
|